> 文章列表 > 张生龙(张生)

张生龙(张生)

张生龙(张生)

关于张生龙,张生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张生月下会莺莺 前朝崔相国死了,夫人郑氏携小女崔莺莺,送丈夫灵柩回河北安平安葬,途中因故受阻,暂住河中府普救寺。

2、这崔莺莺年方十九岁,针指女工,诗词书算,无所不能。

3、她父亲在世时,就已将她许配给郑氏的侄儿郑尚书之长子郑恒。

4、 小姐与红娘到殿外玩耍,碰巧遇到书生张生。

5、张生本是西洛人,是礼部尚书之子,父母双亡,家境贫寒。

6、他只身一人赴京城赶考,路过此地,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确就在蒲关,于是住了下来。

7、听状元店里的小二哥说,这里有座普救寺,是则天皇后香火院,景致很美,三教九流,过者无不瞻仰。

8、 这张生见到莺莺容貌俊俏,赞叹道:“十年不识君王面,始信婵娟解误人。

9、”为能多见上几面,便与侍中方丈借宿,他便住进西厢房。

10、 一日,崔老夫人为亡夫做道场,这崔老夫妻人治家很严,道场内外没有一个男子出入,张生硬着头皮溜进去。

11、这时斋供道场都完备好了,该夫人和小姐进香了,以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。

12、张生想:“小姐是一女子,尚有报父母之心;小生湖海飘零数年,自父母下世之后,并不曾有一陌纸钱相报。

13、” 张生从和尚那知道莺莺小姐每夜都到花园内烧香。

14、夜深人静,月朗风清,僧众都睡着了,张生来到后花园内,偷看小姐烧香。

15、随即吟诗一首:“月色溶溶夜,花阴寂寂春;如何临皓魄,不见月中人?”莺莺也随即和了一首:“兰闺久寂寞,无事度芳春;料得行吟者,应怜长叹人。

16、”张生夜夜苦读,感动了小姐崔莺莺,她对张生即生爱慕之情。

17、 叛将孙飞虎听说崔莺莺有“倾国倾城之容,西子太真之颜”。

18、便率领五千人马,将普救寺层层围住,限老夫人三日之内交出莺莺做他的“压寨夫人”,大家束手无策。

19、这崔莺莺倒是位刚烈女子,她宁可死了,也不愿被那贼人抢了去。

20、危急之中夫人声言:“不管是什么人,只要能杀退贼军,扫荡妖氛,就将小姐许配给他。

21、”张生的八拜之交杜确,乃武状元,任征西大元帅,统领十万大军,镇守蒲关。

22、张生先用缓兵之计,稳住孙飞虎,然后写了一封书信给杜确,让他派兵前来,打退孙飞虎。

23、惠明和尚下山去送信,三日后,杜确的救兵到了,打退孙飞虎。

24、 崔老夫人在酬谢席上以莺莺以许配郑恒为由,让张生与崔莺莺结拜为兄妹,并厚赠金帛,让张生另择佳偶,这使张生和莺莺都很痛苦。

25、看到这些,丫寰红娘安排他们相会。

26、夜晚张生弹琴向莺莺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,莺莺也向张生倾吐爱慕之情。

27、 自那日听琴之后,多日不见莺莺,张生害了相思病,趁红娘探病之机,托她捎信给莺莺,莺莺回信约张生月下相会。

28、夜晚,小姐莺莺在后花园弹琴,张生听到琴声,攀上墙头一看,是莺莺在弹琴。

29、急欲与小姐相见,便翻墙而入,莺莺见他翻墙而入,反怪他行为下流,发警再不见他,致使张生病情愈发严重。

30、莺莺借探病为名,到张生房中与他幽会。

31、 老夫人看莺莺这些日子神情晃惚,言语不清,行为古怪,便怀疑他与张生有越轨行为。

32、于是叫来红娘逼问,红娘无奈,只得如实说来。

33、红娘向老夫人替小姐和张生求情,并说这不是张生、小姐和红娘的罪过,而是老夫人的过错,老夫人不该言而不信,让张生与小姐兄妹相称。

34、 老夫人无奈,告诉张生如果想娶莺莺小姐,必须进京赶考取得功名方可。

35、莺莺小姐在十里长亭摆下筵席为张生送行,她再三叮嘱张生休要“停妻再娶妻”,休要“一春鱼雁无消息”。

36、长亭送别后,张生行至草桥店,梦中与莺莺相会,醒来不胜惆怅。

37、 张生考得状元,写信向莺莺报喜。

38、这时郑恒又一次来到普救寺,捏造谎言说张生已被卫尚书招为东床佳婿。

39、于是崔夫人再次将小姐许给郑恒,并决定择吉日完婚。

40、恰巧成亲之日,张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归来,征西大元帅杜确也来祝贺。

41、真相大白,郑恒羞愧难言,含恨自尽,张生与莺莺终成眷属。

42、 《西厢记》故事流传和演变 《西厢记》的巨大成就不是偶然的。

43、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。

44、 它最早的出典,是唐代元稹(779-831)写的传奇文 短篇小说 《莺莺传》。

45、亦名《会真记》。

46、它的大致内容是写年轻的张生,寄居于山西蒲州的普救寺,有崔氏妇携女儿莺莺回长安,途经蒲州,亦寓于该寺,遇兵乱,崔氏富有,惶恐无托,幸张生与蒲将杜确有交谊,得其保护,崔氏遂免于难。

47、为酬谢张生,设宴时让女儿莺莺出见,张生为之动情。

48、得丫环红娘之助,两人幽会。

49、后张生去长安,数月返蒲,又居数月,再去长安应试,不中,遂弃莺莺,后男婚女嫁。

50、某次,张生再经崔氏住所,要求以表兄礼节相见,被莺莺拒绝,并赋诗二章寄意。

51、 张生为什么抛弃莺莺呢 据他自己说:莺莺是罕见的美女——“尤物”。

52、这种“尤物”,“不妖其身,必妖于人”。

53、“余之德不足以胜妖孽”,所以“忍情”弃舍。

54、可见张生是个始乱终弃的无义之徒。

55、作者却在为他的丑恶行为找寻理由辩解。

56、还说,许多人都赞张生是个“善补过者”。

57、这是颠倒是非。

58、 这部传奇文,虽说结尾很坏,但对崔张的爱情和莺莺性格的某些描写,却是楚楚有致、细腻动人,引起当时许多人的注意,并给后世作者以深远影响。

59、正如鲁迅所说:“虽文章尚非上乘,而时有情致,固亦可观,惟篇末文过饰非,遂堕恶趣。

60、” 《中国小说史略》 对《莺莺传》的肯定和批评都十分确当。

61、 传奇文《西厢》故事,流传甚广。

62、如鲁迅所说:“其事之震撼文林,为力甚大。

63、” 《唐宋传奇集》 揆其原因,我想最主要的是,作者第一次塑造出一个性格独特的妇女形象莺莺。

64、她给人的印象历久不磨,她的悲剧遭遇唤起人们莫大同情。

65、这个形象的塑造,既为后世作者勾画出一个基本的性格轮廓,又为形象的再创造留下了广阔的余地。

66、请看作者的描绘: 艺必穷极,而貌若不知;言则敏辩,而寡于酬对。

67、待张之意甚厚,然未尝以词继之。

68、时愁怨幽邃,恒若不识,喜愠之容,亦罕形见。

69、 这是贵族少女所特有的性格,她多情而又内涵极深,热爱张生,但感情并不奔放;内心有深沉痛楚,却十分隐秘。

70、人的正常的喜怒哀乐,在莺莺的形象中都以表里之间的矛盾、端庄的矜持的姿态展现的。

71、自然的感情流露和贵族的骄矜性格,构成莺莺形象特有的矛盾色彩。

72、她既无杜丽娘的浪漫气质,也没有林黛玉的单寒之色。

73、她的性格造型是独一无二的,这是作者的重大创造,她的形象真实可信。

74、但是她的遭遇却给人们留下心灵上的遗恨,张生的“补过”,玷污了她的形象。

75、甚至他们两人都自认为他们的爱情是错误的,张生是“补过”,莺莺也有“自献之羞”,这里美变成了丑,对此,凡正直的人们都不能接受。

76、他们要为这场爱情公案辨明是非。

77、我想这大概就是后世作者们不惜花费大量心血改写《西厢》故事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78、《莺莺传》是一个沾有泥淖的珍珠。

79、因为它是珍珠,所以人们都想把它的泥淖拂拭干净;若是土块,早就没人理了。

80、 《西厢》故事在南北两宋已广为流传。

81、文人如秦观、毛滂都写有《调笑转踏》歌舞词。

82、民间艺人有讲说《西厢》,“至于倡优女子,皆能调说大略” 《商调蝶恋花·鼓子词》 。

83、南宋罗烨的《醉翁谈录》记载当时已有《莺莺传》的话本 佚 。

84、宋杂剧有《莺莺六幺 佚,见南宋周密《武林旧事》 。

85、南戏有《西厢记》一目 佚见《永乐大典戏文三种》 。

86、值得注意的是,北宋赵德麟 令畤 用说唱形式写有《商调蝶恋花·鼓子词》。

87、他主要用《莺莺传》的文字作为说白,中间插进他写的十二首《蝶恋花》唱词,曲白相间,说唱《西厢》故事。

88、最值得称道的是,他隐含地批判了张生的薄情,对莺莺的被遗弃寄予同情,这在毛滂的《调笑令》里已微露其意:“薄情年少如飞絮。

89、”鼓子词开头说得更显露些:“最是多才情太浅,等闲不念离人怨。

90、”张生把莺莺的离怨等闲视之,含有指责张生之意。

91、结尾处又说:“弃掷前欢俱未忍,岂料盟言陡顿无凭准,地久天长终有尽,绵绵不似无穷恨。

92、”明确指出张生是“弃掷”莺莺,使她遗恨无穷。

93、原来被元稹视为错误的爱情,在鼓子词中开始被纠正并获得美的价值。

94、什么“尤物”啊,“补过”呀之类的调调没有了。

95、张生的丑恶行为开始受道德的检验。

96、遗憾的是,作者还没有洞悉这一悲剧发生的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。

97、他仍然袭用了张生背盟的结尾。

98、这样就不能充分赞颂他们的具有反封建性的爱情行为。

99、至少,莺莺是认错了人。

100、错误的爱情被“矫正”为令人遗憾的爱情,这是美中不足的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